tel15319111069

公司动态

我国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11-18 14:10 
当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2018麦肯锡行业信息化指数显示,建筑业信息化排名倒数第一。不仅如此,信息化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OA办公系统、安全、进度、质量、财务、设备、物资等管理系统虽然被普遍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一定作用,但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管控作用有限。 
南宁地铁5号线03标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情况
目前南宁地铁5号线03标信息化应用主要分为三类,即系统平台应用、BIM应用、智慧工地相关单项技术。
1、系统平台类应用主要有:1)业主方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导构建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其中,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涵盖进度、质量、安全、勘察、设计等,主要应用为基本信息管理和线上审批;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安全隐患实时上传、线上整改回复闭环等。
2)各施工单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如中建五局信息化集成系统、中建八局BIM协同管理平台等。
2、BIM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包括施工准备、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资料管理等各方面推进应用。
基于BIM技术的集成平台应用主要有:与GIS集成应用,能够支持运维管理,提高竣工模型交付价值;与3D打印、测量定位、三维扫描等硬件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与云技术、大数据的集成应用,提高模型构件库等资源复用能力;在数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中应用,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与物联网、移动技术、云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施工现场协同工作效率;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
3、智慧工地主要应用了以下几个方面技术:
1)智慧展厅:主要集成AR、VR、720云、工艺和安全教育视频等技术,以直观展示、宣传教育为主;
2)智能化感知技术:主要有基于湿度感应的自动喷淋系统、雷达地质扫描、人脸识别、PM2.5实时扬尘监测、噪声监测、红外线感知等;如高压线塔下作业防护系统,结合红外线距离感知、激光、互联网、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自动报警,保障施工安全。
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主要应用于辅助主体结构辅助验收、盾构隧道变形监测、装饰机电等;如利用精度在毫米级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得到符合车站现场实际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模型,进而对机电、装饰装修施工排版深化。
4)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巡查、结合BIM、GIS等技术的应用等。
5)二维码应用:人员信息、安全方面、技术方面、可视化交底等。
疫情防控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考
1)人员防疫方面:主要应用了二维码、红外/热成像/双光谱成像测温、人脸识别、智能安全帽、多模态感知防护服、GPS人员轨迹查询系统等。
2)智能防疫方面:主要应用了视频监控、智能抓拍识别、全景AI、车牌自动识别、无人机、超声波雾化消毒等技术。
3)多方协作和线上管控方面:广泛应用视频会议、线上审批、资料实时共享、远程监督、线上交底、BIM远程技术交底、线上培训教育等线上协作办公程序以及各类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系统。
4)集成平台应用方面:主要应用了智慧工地平台和疫情防控管理专用平台。如中建四局智慧工地系统作为数据集成枢纽,将BIM模型、航拍图像、监控影像、施工管理记录、环境监测、水电能耗监测等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全部囊括,结合智能安全帽和多模态感知防护服,实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并预警。又如:中建一局采用手机APP疫情管控平台,实现人员信息实时管理、动态管控、信息共享等。
此外,中建安装应用3D打印技术快速生产防疫测控方舱、中建科工研发生产了移动式5G红外测温快速筛查系统等。
由此可见,疫情防控极大地加速了智能感知技术、信息化单品、信息化集成系统及线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并倒逼行业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意识;但也暴露了信息化管理中系统集成度低、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度低(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的特点。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1:数据不互用,数据孤岛和数据交换难现象普遍存在。项目各参与方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上重复输入数据,造成巨大浪费,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全产业链等程度不足。
以BIM技术为例,项目各阶段、各参与方BIM数据无法有效传递,数据孤岛和数据交换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己成为当前BIM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作为国际标准的IFC数据标准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不理想,而我国对国外标准的研究也比较薄弱,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对标准进行拓展的工作更加缺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像IFC一样的技术标准,还需要更细致的专业领域数据交换标准。
应对策略:行业研究制定更细致的专业领域数据交换标准;推动开发平台和开源代码;政府、建设方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支持。
问题2:平台/软件不成熟。信息化落地应用无不以软件为基础和支撑,市场上软件种类繁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软件不够成熟,软件功能满足工程任务的程度还较低;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不一、方法不同、掌握困难;平台软件与工具软件相比成熟度更低。
应对策略:加快普及,市场筛选;没有普及应用就不会有好的软件,仅仅依靠厂商的推广是不够的,产和用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没有信息化普及应用就不会有好的成熟的信息化软件。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等到有了成熟的信息化软件以后再应用,实现更好的信息化本身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命题。
问题3:基层应用人员缺乏动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很多原来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且目前BIM应用在项目上由部分人员负责,使其工作量成倍增加而收入并未增加,导致基层应用人员缺乏积极性。信息化应用直接受益者为管理决策层而非作业层。
应对策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用导向的原则。梳理业务和实际需求、难点,信息化技术解决的问题,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树立“全员应用”的理念,加强对应用人员的培训,加强信息化宣传推广。只有企业自上而下对信息化达成共识,使用的人和环节越多,信息化的价值才能得到有效体现,信息化的推进才更有动力。在过渡阶段,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相结合,逐步推广。
问题4:信息化价值难以量化,投入可量化,产出较难量化。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其价值很大一部分都是隐形的,比如可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沟通效率提升等,很难独立量化,致使管理层对其作用的认可度低。此外,对于诸如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着眼于提升企业总部管控能力,但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从而造成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无法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
应对策略: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
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问题5:未形成有效推广的大系统集成技术,以单一或若干专业信息化应用为主,且大部分应用于辅助施工。尤其是融合物联网的集成技术应用较少,基础数据仍大量依赖人工输入。
应对策略:加大力度推广成熟度较高的智能感知技术,如红外感知、视频识别等,促进基础数据采集智能化。大力推进系统集成的深度应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在工程造价中增加信息化专项经费等。
问题6: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例如BIM人才方面,BIM从业人员不仅应掌握BIM工具和理念,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程专业或实践背景,不仅要掌握一两款BIM软件,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订BIM应用规划和方案,但这种复合型BIM人才在我国施工企业中相当匮乏。
应对策略: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培训、考核,全员参与,逐步形成全员应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信息化团队。
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参建各方、业内每个从业者共同推进!
 


15319111069

E-MALL:yxzx@huachunnet.com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西段21号华融国际商务大厦A座22楼D区